海投有“风险”(大地漫笔)(2)
来源:网络整理
编辑:采集侠
时间:2018-04-16

还有一种情况是一封投稿信中附一堆文稿。这种情形,看起来是增加编辑的选择面,“总有一款适合你”。更大的可能,是投稿者并不了解这家报刊的用稿取向与要求,“有枣没枣打三竿”。往风格严肃的报刊投幽默小品,往散文栏目投诗歌,也并不鲜见。这种情形里,网大不一定能捞着鱼。
现在的工作节奏,编辑收阅邮箱来稿,从效率上更像高考作文阅卷。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查阅尽可能多的邮件,才能及时向周期出版的版面保质保量供稿。因此,每封来稿能分配的时间必然是有限的。风格不对口、栏目不匹配的稿子难以采用自不必说。一封邮件里塞了一大堆稿,编辑下载打开了两篇,看着牛头不对马嘴,也几乎很难再有动力去一一打开其他的稿件“试错”了。
如果能穿越时间,以如今的编辑经验劝告当年作为投稿者的自己,大概会是:尽量按报刊的需求精准投稿;一封邮件只投一篇作品,把邮件的主题要素写清楚,在邮件的正文中贴上文章内容及自己的联系方式;再在附件中额外放一份文章的文档,以备编辑选中稿件时快速下载进入后续程序。
我要评报 | 关于人民日报社


相关文章:
网友评论:
栏目分类

最新文章

热门文章
